瑜珈墊五花八門, 常常有學生要我推薦或代買瑜珈墊, 在這裡我想分享一下選擇瑜珈墊的心得. 從開始練瑜珈到現在, 我曾經用過非常多的墊子, 自己注意到的趨勢是, 隨著經驗越來越豐富, 選用的墊子會越來越薄 (比較可以感受到向下紮根的力量). 找到合適的好墊子的確會給自己多一點練習的動力. 以下是我在選用墊子時會考慮到的地方:
1. 止滑性(stickiness): 由於我很會流汗, 找止滑的墊子非常重要, 要不然在做某些動作時, 如果手突然滑掉會很危險 (像"輪式"). 即使是簡單的動作也需要有足夠的抓地力來維持身體的正位 (像"下犬式"). 不過以目前的經驗來說, 大部分的墊子都是在乾的時候很止滑, 一旦沾滿了汗水還是會滑, 所以我建議容易流汗的同學上課時還是先鋪上一條大毛巾或瑜伽巾來止滑.
測試動作: 下犬式 (Downward Facing Dog) - 確定手腳可以抓牢不會輕易前後滑開. 若要更進一步, 可以先噴點水再測. 若是不幸買到很滑的墊子, 就用大毛巾來彌補. (照片來源: blog.udemy.com)
1. 止滑性(stickiness): 由於我很會流汗, 找止滑的墊子非常重要, 要不然在做某些動作時, 如果手突然滑掉會很危險 (像"輪式"). 即使是簡單的動作也需要有足夠的抓地力來維持身體的正位
測試動作: 下犬式 (Downward Facing Dog) - 確定手腳可以抓牢不會輕易前後滑開. 若要更進一步, 可以先噴點水再測. 若是不幸買到很滑的墊子, 就用大毛巾來彌補. (照片來源: blog.udemy.com)
2. 緩衝性(cushion): 初學的同學很容易感到手腕或膝蓋不舒服. 其實等到核心協調性與穩定性加強之後, 身體重心會自然調整到最舒適的位置, 進而減輕施加在關節上的壓力. 不過剛學瑜珈時為了讓身體與心情放鬆, 找到緩衝性好的墊子很重要. 緩衝性與墊子的材料還有結構有關, 不一定與厚度成正比. 有時候太厚太軟的墊子反而會讓手腳陷下去而失去穩定性.
測試動作: 四足跪姿 (All 4's) - 確定手腕與膝蓋不會疼痛. 若要更進一步, 把單手與單腳(不同邊)抬起來前後伸展, 感受一下撐地的手腕與膝蓋. 若是不幸買到很"痛"的墊子, 在做這些動作時, 可以把墊子前端折進來保護手腕, 或是兩側折進來保護膝蓋. (照片來源: yogalily.com)
3. 穩定性(stability): 有些特殊材質與結構的瑜伽墊可以提供良好的穩定性, 讓練習者在進行動作時比較容易抓到身體的重心與平衡感, 在穩固的基礎上保持正確的姿勢, 對於要求高度平衡感的動作尤其重要.
測試動作: 樹式(Tree Pose) - 當撐地的腳掌四個角落穩定向下紮根時, 是否能感受到與地面的連結, 就好像直接站在地面上? 即使一開始身體有些搖晃, 是否能很快專注下來, 回復到平靜穩定的狀態? 若是能輕易抓到重心與穩定的感覺, 就代表這張墊子有不錯的穩定性.
4. 材質(material): 一般大廠牌的墊子一定都會保證使用對人體無害, 對自然環境友善(eco-friendly)的材質.
5. 個人喜好: 像是紋路, 觸感, 顏色, 尺寸, 價格等等. 通常貴的不一定比較好. 我就有買過很貴但很難用的墊子. 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去店裡試試手感. 若沒辦法親身試用, 就只好參考網路上的評價再自行判斷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